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于2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于2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人围绕大会主题做了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消除价格扭曲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个人最早进行经济学研究是从搞数学模型出发的,从我接触的各类数学模型来说,最终结构性的问题和价格问题是一个问题。结构问题特别是实物供给和需求产生的结构性问题所反映的就是价格问题,所以结构性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当然这必须在一个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下。结构改革或者说结构调整也是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
说结构性问题一般先看产品的结构问题。在产品市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变动也决定供求关系。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价格信号提供激励,没有激励的结构调整是很困难的。但产品价格里面,有的时候市场调节不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产品。但是从实践来看,我们最后发现也不见得政府主导的定价做得更好。
我举一个不一定正确的例子。比如成品油,这么重要的产品可能政府会考虑得更周到一些。现在我国成品油的定价,经过几轮演变,最后是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加一个缓冲期,即延迟20天左右,过滤掉高频波动成分,最后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另外,最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总之也很难说明,即便某些很重要的产品,是不是市场决定的价格就是不行的。
更复杂的问题是要素价格。传统意义上,大家理解的要素价格是人力资源、资本和土地。我认为原则上来讲,价格实物供求关系也是成立的,只不过情况更加复杂一些,这些复杂的因素应该有一些额外的考虑。包括大家所关心的像利率、汇率,也是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如果单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汇率更多的是一个贸易加权的供求关系。但是后来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资本投资和资本流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外汇的价格也更加像要素价格。
之所以说市场在一小部分情况下是无效的,从过去传统的经济理论来讲主要是存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有广义的外部效应和狭义的外部效应。一般来说,像制造环境污染、损害环境之类是最典型的外部效应的例子。也有人把宏观因素考虑到外部效应里面,这是分类问题。总的来说,外部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效应研究领域。
最近,国际上的作法是越来越多地把外部效应内在化或内部化。典型的就是污染问题,或者再具体来说就是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排放问题的内在化,即把它的外部效应事先计入使用能源或者制造污染排放的成分里面。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看到有不少国家对任何产品的出厂销售,事先会把它未来形成的垃圾处理费用打到里面。把垃圾费用打到里面去的时候,外部效应实际上也内在化了,处理垃圾的时候,就不再额外出钱了。比如汽车的铅蓄电池。
即便在市场无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办法能够使价格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说明不见得其他的结构性政策能够比价格政策更好。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内容是消化价格扭曲。我们当前存在很多价格扭曲,把这些价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结构性改革了。
其次,我们强调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国家债务比例高、财政政策空间比较小、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有关。因此近两年在很多国际场合也讨论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问题。
另外,过度依赖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过头。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会思考,实际上应该更加侧重对供给侧的政策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和需求侧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最后,结构性政策在当前全球化经济情况下,和对外经济关系重大。在对外经济的题目中,重要的议题就是比较优势转移。随着价格机制的变动,特别是要素价格的变动,比较优势就会发生转移,比较优势发生转移,就会引起价格体系的变化,特别是相对的变化。有一些比较优势转移,包括某些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必然会转移出去。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究竟转移还是不转移取决于结构性政策,取决于当前的战略。
比较优势究竟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产能过剩或者产能转移是什么关系呢?中国跟周边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我们经常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我生产的你没有,你生产的我没有,正好是互补的,咱们正好可以加强合作。但是古典经济学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这么说的:即便没有资源禀赋也会通过分工,使得一个国家可能生产某个有更高产能和产出的产品。邻近两个国家资源禀赋差不多,可能一个国家多生产帽子,一个国家多生产鞋。
而从本国市场容量角度来讲,其实生产都会形成产能过剩。但如果说,能够充分开辟国际市场,而且贸易政策不存在过度扭曲的话,产能过剩的衡量可能需要有另外一些考虑。
对中国来讲,也可能有外部效应的因素。如果我们把生产留给自己,污染也留给自己,可能是外部效应。我特别强调,在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领域的产能过剩,也导致处理产能过剩和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也就是结构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相互连接。
产能转移的时候,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运输成本相当高的产品,运输成本和定价相比较高的这类产品不太适合通过贸易交换获得。如果有产能的话,可以把产能输送出去。但是换一种情况也不一定是同样的结论,比如比较优势转移和产能转移,更多的和创造就业以及保持就业相联系。